【学术】犬重度喉烧伤后喉形态和病理改变及其与喉狭窄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9-05 11:36:46 点击量:
刘波,万江波,张国安. 犬重度喉烧伤后喉形态和病理改变及其与喉狭窄的关系[J].中华烧伤杂志, 2018.34(8):549-555.
刘波,万江波,张国安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
张国安 教授(通讯作者)
吸入性损伤通常是指吸入热物质或化学物质导致的呼吸道乃至肺实质的损伤。当发生热源性吸入性损伤时,喉部受到热刺激后,声门会反射性收缩,并吸收大量热量。由于喉在上呼吸道所具有的特殊结构,重度喉烧伤后急性期内极易发生梗阻导致患者死亡,而中晚期部分患者的喉部可在半年到1年内形成狭窄而影响呼吸和发声,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然而,目前喉烧伤后喉狭窄的动物模型和研究方法尚鲜见成熟例子可供借鉴。因此,作者利用雄性比格犬经口吸入100 ℃饱和水蒸气5 s制成重度喉烧伤模型,并于伤后观察实验犬进食、活动及发声情况以及不同时间点犬喉部形态和会厌、声门、环状软骨的组织病理改变,以探究犬重度喉烧伤后喉形态和病理改变及其与喉狭窄的关系。
结果显示:(1)对照组犬进食、活动、发声正常。致伤组犬均存活至处死前,伤后进食、活动、发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致伤组犬进食、活动于伤后2周恢复,发声频率及音量低于对照组持续至处死前。(2)对照组犬喉黏膜外观光滑完整、呈粉色。伤后即刻组犬喉黏膜表面苍白、水肿,渗出明显,局部可见溃烂、坏死,表面可见扩张微小血管。伤后2周组犬喉黏膜苍白、水肿、渗出较伤后即刻组减轻,声门处见明显突出肿物阻塞声门。伤后4周组犬喉黏膜苍白、水肿较伤后2周组明显好转,未见扩张微小血管,声门突出肿物较伤后2周组明显缩小。伤后6、8周组犬声门肿物大小相近,较伤后4周组明显缩小(见图1)。(3)对照组犬会厌、声门、环状软骨形态正常。伤后即刻组犬会厌上皮大片脱落,上皮细胞肿胀、坏死,固有层腺体萎缩、坏死,软骨细胞变性坏死;声门上皮部分脱落,上皮细胞肿胀、坏死,固有层腺体萎缩、坏死,肌纤维部分萎缩、断裂,可见空泡状软骨细胞;环状软骨上皮局灶脱落,上皮细胞肿胀,固有层及黏膜下层轻度水肿,腺体、软骨细胞和肌纤维形态结构正常。伤后2周组犬会厌上皮层完全修复,固有层少量腺体修复,可见陈旧坏死软骨细胞及新生软骨细胞;声门处上皮层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炎性细胞浸润,固有层腺体修复;环状软骨上皮修复完整,固有层未见水肿。伤后4周组犬会厌固有层腺体较伤后2周组进一步修复;声门黏膜下层可见新生软骨细胞;环状软骨情况与对照组一致。伤后6、8周组犬会厌、声门、环状软骨情况相近,较伤后4周组无明显变化(见图2-4)。
笔者选择以比格犬短时间吸入饱和水蒸气作为致伤手段,并通过预实验观察到吸入饱和水蒸气5 s即能较好模拟出重度喉烧伤。此外,目前喉烧伤研究主要集中在损伤早期喉梗阻的诊治,对于晚期喉烧伤并发症,特别是喉狭窄的研究较少。为了探究喉狭窄的发展过程,作者设计实验并通过早期致伤后比格犬的临床表现、形态改变以及后期喉部病理学变化发现本实验方法对于模拟喉烧伤后喉狭窄具有一定可行性。
综上可知,犬重度喉烧伤后喉黏膜可发生肿胀、脱落、坏死,黏膜下层腺体肿胀、萎缩、坏死,血管充血或栓塞,甚至外膜软骨细胞变性坏死、增殖,过深的组织损伤会导致局部肉芽组织的形成、软骨的化生等,并最终可能向瘢痕转归,进而可能导致喉狭窄的出现。